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、南国都市报1月20日消息(记者 石祖波 通讯员 徐世国)“时光,你等会儿去税务局开一张劳务发票拿过来村委会这里,签完名,我们这两天就把剩下的劳务费打到你的卡上!”1月19日上午,在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委会,驻村第一书记劳民挨个拨打村民的电话,让他们过来签名、开发票、领取工资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石祖波 摄
“现在临近春节,我要赶紧把钱打到群众的账户上,让他们过个幸福年!”劳民一边拨打村民电话,一边告诉记者。
【资料图】
堑对村村委会北村小组的村民王时光按照堑对村集体公司的要求,当天就把相关手续办齐,拿到了他2022年的最后一笔劳务费。“一万五千元!我今年在公司务工收入共有7万多元,而且还不耽误家里种槟榔等农活!”王时光说,2021年10月,他凭借着自己的砌墙技术,到村集体公司应聘“上班”,工作时间非常灵活,按照项目制,工资结算发放有保障,而且就在家门口就业。
琼中和平镇堑对村。记者 石祖波 摄
2021年9月,在海南省委办公厅和琼中县委、县政府的帮扶和政策支持下,堑对村委会全资控股的村级企业——海南琼中堑对乡村建设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堑对公司)正式揭牌成立,堑对公司成立后,常态化组织本村富余劳动力以堑对公司为载体参与市场竞争,承接兴建各类建筑及信息化工程安装等各类工程金额达338.9万元,获得利润33万元,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2人,务工收入84万元。盘活闲置土地400亩用于种植山栏稻,打造堑对山栏稻品牌“和平之稻”。
堑对村成立村集体公司。记者 石祖波 摄
除了转移富余劳动力,琼中村级公司还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、发展特色经济、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下功夫。
“我的土地租金有5100元,公司除了承包我们的土地,还叫我来这里做些零工,有4000块钱的收入。”在长征镇新寨村委会什日宛二村,村民王秀荣说2022年把自家闲置的6亩荒地租给了公司,令她想不到一年能给她家带来这么多的收入。
2022年3月,村里成立了海南琼中新寨建设综合有限公司后,以850元每亩每年的价格,承包村民手中闲置土地、荒废土地等,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打造“海南琼中新寨三源粽”品牌,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增加群众收入。公司累计盘活闲置土地资源215亩,打造山栏稻育种示范基地和金桔种植基地项目。
琼中还通过村级公司整合资源,吸纳社会资本,共同建设美丽乡村。
走进琼中湾岭镇水央村,村里的橡胶树上和槟榔树上挂着一台台机器,随着操作者按下手中的遥控器,这些机器便开始工作。“这些是我们引进的高新技术公司,树上的这些机器人就是他们研究的,可以帮助农户高效摘槟榔、割橡胶。”湾岭镇水央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许炳酌介绍,除了高新技术产业,水央村还借助区位优势,引进了琼中高产高质四季果蔬智慧农业种植实验项目,规划建设未来·水央现代农业技术交流中心项目,目前水央村正打造集旅游休闲及高新技术的“田园会客厅”。
琼中湾岭镇水央村,建筑风格独特、庭院错落有致的民宿项目。记者 石祖波 摄
“我们村目前吸引了6家企业过来投资,2022年完成投资1.11亿元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700多万元。”琼中水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会亮介绍,该公司在水央村采取“政府+县属国企平台公司+社会企业+高等院校+村级公司+农户”的合作发展模式,以项目为抓手,开发建设林下斑斓叶规模化种植产业项目,让农户在家门口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并享受入股分红和就业红利,并引入社会企业入驻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,实现斑斓叶收购、产品研发、工厂加工及销售的闭环,建立“土地流转、种苗育种、产品研发、加工销售”的全产业链,实现政府、企业、村集体、村民共同打造集体经济“共同体”。
船型屋造型的琼中水央民宿。记者 石祖波 摄
在琼中,像堑对村、新寨村、水央村成立村级公司的村庄如同雨后春笋般,遍布全县100个行政村。
过去,缺乏“造血”功能是琼中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突出且普遍性的问题。全县100个行政村中经营性收入较低的村占大多数,这些村的村级经济薄弱、缺少产业支撑、内生动力不足,导致村组织运转基本靠“补”,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“要”,公益事业基本靠“捐”。
2021年,琼中以全省“能力提升建设年”暨深化拓展“查堵点、破难题、促发展”活动为契机,通过打造村级股份有限公司,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新机制,充分发挥县域内国企平台公司资金、项目、信息等优势,每个平台公司聚焦2至3个主导产业,分片区与各村合作组建100家村级股份公司,以“村级股份公司+”模式,把村级分散的资金、资产和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,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,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良性发展。
琼中堑对村,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。记者 石祖波 摄
琼中百家村企整合流转土地8.2万亩、村集体资金3201.55万元,以资源招商、以商招商吸引30多家实力企业进村投资,以订单式农业带动农户扩大沉香、油茶、山栏稻、斑斓、咖啡等特色产业规模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引领农民增收致富。截至2022年11月,全县10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53.08万元,同比增长87.35%,其中有39个村突破10万元,4个村超过30万元以上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