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Evelyne,现居法国的90后语言老师。
最近在听一档法语播客—Inner French, 学法语的朋友或许对这个播客有所听闻。它真的是学法语非常不错的语料(针对法语中级水平)。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这个播客里的第一期内容,不仅对学法语有用,对学英语和其它语言都有借鉴意义。
这期播客的主题是:Apprendre le français naturellement (自然地学习法语)。播客主持人Hugo(法语老师,下文都会用Hugo,不再作人名解释)重点讨论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史蒂芬·克拉申(Stephen Krashen) 和他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“五假说”,并给出自己的看法。我反复听了这期播客,对于里面关于语言学习的内容深有感触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假说一:习得-学习假说 (Acquisition - Learning Hypothesis)
这一假说中,克拉申认为需要区分“习得” (Acquisition) 和 “学习” (Learning) 之间的差异。“习得”一门语言是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,自然而然、不知不觉地开始使用一门语言,例如学习母语,这是学习语言的自然方式。对于克拉申而言,这是能够使用语言的唯一有效途径。而“学习”的特征是有意识的过程。例如,在学校上法语课,学习语法规则等,这是有意识的。克拉申认为需以更自然地方式学习语言,有点像孩子学母语的方式。
针对这一假说,Hugo不完全同意。在他看来,知道语法规则是有必要的,但这不是重点。更重要的是,首先要试着沟通,即使犯了错,也不很严重。能够传递信息,表达自己才是关键。当然,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规则来帮助自己纠正错误,以便更清楚地表达交流。
就这点来说,我很赞同Hugo的看法。对成年人学语言来说,学习语法规则有必要,但要时刻记住学习规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有效沟通、交流表达。虽说成年人想二语习得有些困难,但对于儿童语言启蒙帮助很大。不少人或许听过语言学习黄金期的概念,其实就是要抓住语言习得的时期。当然,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和研究非常多,争论也不少,我会附上一些文献供大家参考阅读。
假说二:语言监控假说(Monitor hypothesis)
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时,头脑中有个“监控器” (monitor),它会看看我们是否遵守了所有规则,例如检查语法,语音是否错误。但监控器的影响必须受到限制。Hugo提到并非每个人头脑中的监控器都相同。如对外向的人来说,其本身就喜欢表达自己,不怕说话,那么监控器的作用就较弱。相反,内向的人的监控器作用就较强,一旦尝试说话,可能首先想到规则,想避免出错。但对于学外语来说,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。学外语,犯错误是必要的,我们必须尝试表达自己。我们不该害怕犯错,这很正常。犯了错误,不断改正,才能进步。
针对学习语言害怕犯错这点,可能有人有同感。害怕别人的挑剔指责,害怕别人嘲笑。尤其如今,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有人评论别人:“你的口音很重。” “你说得这么差,别说英语,丢人现眼了。” “这么简单的词都读错了。”…… 说实话,要是别人对我这么说,难过是小事,打击自信从而停止学习语言的步伐才是大事。别人挑错了,如果是对的就改正,如果是恶评,鸡蛋里挑骨头就不要在意。本来就是在学习,还不让犯错的吗?有错立马改就好了。还有个策略:每天奖励自己找错,找到了10个错误就得到一个奖励,反向变正向激励。
假说三:自然顺序假说(Natural order hypothesis)
克拉申认为每种语言都有自然的习得顺序,每个人都遵循相同的顺序获得语言,这个顺序不因人而异,只因语言而异。例如,先学现在式(present tense),再学过去式(past tense)等。Hugo不太同意这点,他觉得这基于个人的母语。我们学习外语的方式和学母语不同。例如:中国人学习法语的方式与美国学生不完全相同。对于美国学生来说,英语和法语有相似之处,有些规则学起来会更容易点,如两种语言都有冠词。
关于这点,让我联想到自己以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时常会有家长说想等孩子学好拼音,再学英语字母,因为怕孩子混淆。其实孩子最初混淆正常,但无需过于但心,混淆时间一般都不会太久,慢慢地孩子能区分。孩子在语言敏感期,是能逐渐意识到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的语言系统。学英语时,a o e 的读音和拼音不同。
而且,在学习中存在“正迁移”和“负迁移”。举个例子,我在线上教美国小朋友对外汉语时,有个6岁左右的孩子能很快记住拼音k、g、t等,因为这些拼音和英语字母k、g、t相似。因为有着相似的规则,对学习拼音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,引起了“正迁移”。我在学习法语时,起初也会混淆法语和英语,但现在却发现“负迁移”现象少了。反倒是因为学了英语,学法语时很多语法概念,发音规则更易理解了,慢慢有了更多“正迁移”。
假说四:语言输入假说 (Input hypothesis)
语言输入是克拉申的核心思想。学习一门语言,必须尝试理解对你来说有点太难的东西,比你的水平高一点的东西。即,学习者目前的水平为i,而1为适当的挑战难度,那学习的材料是“i+1”。克拉申教授认为,只有理解才能取得进步。用语言来说话或交流不会让你取得进步。有关这点,Hugo觉得用语言交流,写东西,和人讨论也能让你进步,甚至是非常重要的。
就我而言,关于学习的材料是“i+1”的难度,我差不多是这么做的。但我觉得学语言的过程中,我们很容易陷入“重输入,轻输出”的状态。通过阅读和听力不断输入,理解了很多内容。可到头来,还是难以说得流畅,难以和人沟通。我觉得输出环节的口语和写作是需要重视的。当学会了一个词、一个表达或一个句式时就要想着把它用起来,而不是停留在懂和理解的层次。懂得了不一定会用,但会用了证明你懂了。我从学英语中学到了这点经验教训,现在学法语时就更注意听说读写的齐头并进,不仅重输入也重输出。举个例子,今天在一个文本中学到了“Ça roule”,在和男友说法语时,就会主动把它用上。用得次数多了,不仅记得牢,也加深对该表达的理解。
假说五:情感过滤假说(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)
“情感过滤器”指得是当我们感受到积极或消极情绪时,它会影响我们的语言习得。例如:如果你有信心,你的状态就会更好,你的头脑去理解一种语言就更容易了。你认为你能做到,所以更容易理解那种语言。反之,如果对自己没信心,否定自己没能力学好一门语言,那么学习就会更加困难。Hugo举例说到,如果你跟老师学语言,与这位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、感到自信是非常重要的。
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,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受影响,没学好一门科目。如果学语言中,不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学习的愉悦,那还是趁早换个老师。之前上网课时,我就遇到过一位法语老师,课上很少给予反馈,也不鼓励学生,学得不带劲,真的影响学习。积极的心态和氛围真的会让我们学得更有效,这让我想起一些国内语言专家提到过的观点,与之不谋而合。用愉快,积极的状态去学语言,学得更好。
以上就是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假说,播客主Hugo的见解和我的想法。另外,Hugo在本篇播客中给出了一些学习语言的建议,如:
1⃣️要获得一门语言,你必须用它来理解信息。每天必须尝试用法语理解一些东西:读一篇文章、看一段视频、看一则广告等。
2⃣️学习外语的最佳方法是在无压力的氛围中,学习大量有趣的内容,如通过文章、视频、文本等。
3⃣️不要相信专注于语法的方法,这行不通。当有不理解的信息或结构时,语法可以帮你理解,但是不该成为你学习的基础。尝试理解事物、视频、文章。
4⃣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想读、看、听的东西。
5⃣️积极的想法。不是想 “好吧,现在我必须学法语。” 而是,“今天我要读一篇超级有趣的法语文章。”
6⃣️找一位指导者,一位能帮纠正你、倾听你、帮你进步的人。
每个人对于学习语言都有自己的看法,不一定专家、老师说的就是对的,还得靠自己思考和实践。但希望这篇长文,或多或少给学语言的你带来一些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