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个“东北大哥见义勇为”的视频,最近在抖音上火了:
一个女孩独自坐高铁,后面是一家三口——父母,和一个幼童。
【资料图】
那个幼童不住地撞击前面的椅子,女孩在忍了很多次后,回过头和孩子家长理论了几句,希望他们管好自己的小孩。
那对父母顿时暴跳如雷,孩子爸爸指着那个女孩大骂大吼,孩子妈妈甚至扇了女孩一巴掌。
高铁上的其他乘客,大都不敢吱声,有一位操着东北口音的大哥,实在忍无可忍,将这对父母怒斥一番,也为那个被打被骂的女孩,化解了难关。
——然而,仗义的东北大哥不常有,众多网友的点赞,也许正表明这样的好人“以稀为贵”;
相反,和抖音视频中的那对父母类似的人,在我们周围,不知还有多少……
可想而知,孩子在如此家长的“言传身教”、“耳濡目染”之下,将会形成怎样的待人接物习惯,乃至怎样的三观!
“熊孩子背后,往往是更熊的家长”。他们自认为是爱孩子,或者唯恐孩子受半点委屈,但其效果——如李玫瑾所言——是在摧残孩子、祸害孩子……
集犯罪学家和心理学家于一身的李玫瑾,在《心理抚养》一书中,讲述了不少“熊家长毁人不倦”的实例,同时也是一本“家长成长手册”,很多内容发人深省。
成年人的外表,熊孩子的内心
李玫瑾指出,年龄大小,和一个人内在的成熟度,就群体而言,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;
但是,对于差异极大的个体,年龄和成熟度,经常是没啥关系的两码事。
“所谓内在的成熟度,在很大程度上讲,一是换位思考、顾及他人的意识,二是对自己情绪——尤其是冲动情绪——的实时控制力。这也是‘大人’和‘小孩’在心智层面的本质区别。”
就像一些人“少年老成”,同样,也有一些人,活到二三十岁乃至更大年龄,内心依然处于“未成年水平”。
高铁上的那对父母,任由自家“熊孩子”乱踢乱撞面前座椅,即使前面的座椅上有人,也一直熟视无睹。
他们大概不会换位想一想:如果我后面,有个孩子这样做,我乐意吗?
当前座的女孩忍无可忍,和他们理论,他们非但不认为自己一家做错了什么,相反,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对,被批评就等于受了委屈;
于是,为了回护自己的孩子,夫妻二人对那个女孩大吼大骂,甚至大打出手……
在高铁上如此撒泼,假如不是那个东北小哥及时制止,闹到列车员赶来,这对夫妇被拘留几天,都有可能,而且一点也不冤。
但是,这些看似最基本的道理,和明摆着的后果,那对已经为人父母的夫妻,都仿佛浑然不知。
或者是因为“情绪上头”,怒火之下,什么都顾不上考虑了……
——和年幼的熊孩子因为一点不顺心的事,就大哭大闹、满地打滚,一样一样的!
他们徒有成年人的外表,身体的发育、岁月的经历,都没有让他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,与自己的年龄相符。
而这样的“大熊孩子”,偏巧做了父母。
那对“高铁熊父母”的孩子,恐怕到现在,也认识不到自己故意踢别人的椅子,有什么不对,甚至还可能觉得,自己的爹妈受了东北大哥的欺负……
有这样的熊父母,孩子的三观,从小就扭曲得一塌糊涂,长大后又将如何呢?
“老猫房上睡,一辈传一辈”
有个不好好学习的孩子,面对家长的责问,振振有词地说:
“你成天让我看书,你自己看过一本吗?你成天刷手机,为什么不许我?”
这番话气得父母目瞪口呆,接着便恼羞成怒,对孩子一顿狠打,一边打一边说:
“我小时候如果考你这点分,回家后会被你爷爷打烂屁股!”
——家暴,和不爱学习的家风,如此代代相传。似乎应了那句俗话:老猫房上睡,一辈传一辈。
李玫瑾认为,除了基因遗传的因 素外,更重要的是,是孩子从小耳闻目睹的熏染。
几年前,出现过这样一场惨剧:
17岁的小汤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。
当妈妈开车载着儿子经过卢浦大桥时,母子二人因为这件事,争执了起来。
妈妈干脆把车停在了桥面上的路中央,周围车流很多,汽车打着双闪。
妈妈下车后,似乎对着左后座的儿子位置说了两句什么,随后又回到车中。
数秒后,车左后门突然打开,小汤快速从车内冲了出来,毫不犹豫,从桥边纵身跃下。
家长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,一旦冲动起来,说话、做事都不考虑后果,甚至故意火上浇油;
孩子会不经意地模仿,逐渐形成习惯,或曰第二天性。
至于情绪控制,家长都不会,孩子也无处习得。
或者说,这样的家庭,仿佛没有成年人,个个都是“熊孩子”,只会互相伤害,缺乏修复和治愈的能力。
直到为此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!
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
为此,李玫瑾呼吁道:
无路你过去的原生家庭如何,即使过去曾是“熊孩子”,当你到了法定的成年,就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,让自己成熟起来——尤其是当你有了子女。
这个过程,只需一个技巧:经常假设自己是其他人,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。
例如,当你“情绪上头”、即将爆发时,不妨立刻设想:
假如别人对我大发脾气,我会作何感受?我自己愿意和一个大吼大叫甚至动粗的人打交道吗?即使对方再有理,如果以那种态度和我沟通,我会心悦诚服吗?
这样想一想,大概你就能很快冷静下来,控制住自己的情绪,尤其是言行举止。
养成这种习惯的人,凡事都会考虑其他人,也就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踢别人的座椅,熟视无睹,甚至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。
如果更多的“熊家长”,都能按照这种方式,让自己变得成熟起来,就能减少很多熊孩子,减少很多“熊人熊事”的代际传承。
这不仅是个人的尊严所在,也是对下一代的责任义务。
醒醒吧,熊家长们!
请在右下角“点赞”“在看”
第一时间阅读文章
好看的人都在看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