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原标题:验证室温超导 吸引人的不只结果
今年以来,“室温超导”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。3月,美国一团队声称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,但因无法复现而暂被证伪。7月底,韩国一团队在论文中描述了名为“LK-99”的铜掺杂铅磷灰石材料,可在400K(约合127℃)以下表现出超导性,并公布了包括分子结构在内的相关实验数据,引发全球范围的复现实验。
何为超导?简单概括,就是在一定温度气压条件下,超导体的直流电阻突然消失。超导现象一经发现,就被寄望于改进能量传输设施,且因超导体所蕴含的抗磁性等特点,也可为热核聚变、磁悬浮等技术提供支撑。然而长期以来,实现超导的苛刻条件使得该项技术应用范围有限。
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室温超导在当下真能实现么?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或证伪这一结论。8月1日前后,多国实验室就室温超导相关话题发声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合成X射线衍射图谱高度一致的材料后,并未能在室温条件下复现超导性,而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理论测算认为存在可能。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直播中的四块材料未能表现出证明超导体所需的“迈斯纳效应”。距离验证室温超导存在与否,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跳出网友对于实验结果的争论,这一话题能在网络社区中产生如此强的“磁场”,让材料科学这一相对冷门的领域热起来,也颇有启发。曾经,科学实验和理论验证离公众太过遥远,即使是论文成果频出,在我们看来依然是一头雾水。更不必说部分报道或滞后或失实,更加深了这种隔阂。
此次室温超导概念的迅速走红离不开两段视频。一段来源于韩国团队,另一段则由华科团队成员通过个人账号上传国内视频平台。后一段视频中的实验室画面配上实验员的解说、评论区的科普,使得普通网友也能一窥科学实验的魅力,“见证历史”“相信科学”的弹幕挤满屏幕。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和知识社区先行传播,更助推了其关注度走高。借助这股风潮,有人开贴科普超导技术的应用方向,有人搬运国内外研究成果,还有相关领域从业者实时分享研究心得,交流思路。
科学是有趣的而非枯燥的,是贴近生活的而非束之高阁的。不可否认,网络环境纷繁冗杂,各路消息真假难辨,唯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方能出真知。真理愈辩愈明,期待各路猜测互证互驳后,科学之光能在更多人心中点亮。(默达)
关键词: